曾經的保釣健將馬英九也到場致辭,並以“歷史四大階段”說明釣魚島列嶼爭議的發展過程。
  【環球網報道 駐臺北特約記者王紹平】就在《馬關條約》簽署日的4月17日,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多元視野下的釣魚台問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日本四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各自專業角度和政治立場,對釣魚島問題展開討論。曾經的保釣健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到場致辭,以“歷史四大階段”說明釣魚島列嶼爭議的發展過程。
  馬英九開場就依據史實,將釣魚島的發現、命名、使用、海防、歸屬、爭議的產生等過程娓娓道來,他強調,美國將釣魚島列嶼的“行政權”交予日本,但並不產生“主權的轉移”,釣魚島的主權是“中華民國”的,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後有討論學者指出,這樣的提法可以歸納為“不否認日本對釣魚島治權,不承認日本對釣魚島主權”。
  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站在日方立場,以外交檔案和歷史史料為依據,對釣魚島問題的形成,尤其是中國態度的不斷變化做了分析。他指出,日本占據釣魚島“合法合理”,而中國曆代政府對釣魚島的歸屬問題反反覆復,甚至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文字材料中還出現“尖閣諸島”字樣,可見中國政府一開始是承認日本對“尖閣諸島”主權的。他認為,當1970年代宣佈釣魚島周邊海域發現海底油田時,兩岸才開始主張對釣魚島的主權。
  對此,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邵玉銘教授反駁說,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的主張,要遠早於石油的發現,當然不是為了石油,何況釣魚島周邊的開采成本巨大,不經濟也不效率。釣魚島問題可上溯到清政府與日本簽署的《馬關條約》,此後臺灣及其周邊島嶼一直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日本在統治期間篡改了臺灣地名,推翻滿清後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中國政府都未曾臺灣進行過統治,剛接手臺灣的中國政府對臺灣及其周邊島嶼的狀況瞭解不周,因此未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日本所稱“尖閣諸島”就是被日本竊取的“釣魚島”。何況,日美之間私相授受,暗箱操作,中國政府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如何抗議?
  臺灣國際法學會李明峻秘書長站在法律層面,指出日本非常善用法律來為自己辯解,他形容日本是不折不扣的“法霸”。法律不一定站在有理的一方,而更多的是站在會運用法律的一方。日本就非常善用西方式的話語,在國際社會尋求同情和幫助。他強調,中國也一定要吃透國際法和各種公約,用西方的案例作說明,在西方話語掌控下的國際社會中發出中國的聲音。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蔡翼補充說,中國其實掌握著大量的史料和證據可以說明問題。我們應該將我們的證據和論述翻譯成多國文字,並作成通俗易懂的文宣,來向國際社會爭取同情和支持。這一點本是中國人最不屑做的,但卻是不得不做的。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法學研究中心邵漢儀認為,不能把美國過於簡單地看作是“禍根”。他認為美國方面當時將釣魚島“行政權”交給日本,其實是有聽到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的抗議和理由。美國正是因為認為中國方面有一定道理,故沒在把琉球主權交給日本的同時,連同釣魚島主權一起交給日本。美國認為兩者都是美國的盟友,故取此折衷的辦法處理了釣魚島,而使自己的立場跳脫於中日之爭。
  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趙國材教授稱,美日密約劃界的時候,日本確實以混淆視聽的手法欺騙美國,聲稱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整個琉球都是“日本舊地”,不瞭解東亞歷史的美國確實上了日本人的當。但他也同時反駁“美國無辜論”,稱即使當時確有此況,但現在的美國政府卻一直以釣魚島問題為籌碼,牽制中國或日本,美國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一點毫無改變。釣魚島不是一個單純的法律問題,更是一個大國較量的國際政治問題,美國的立場沒有那麼單純。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的鄭海麟教授實際走遍了臺灣周邊的每一個島嶼,逐一考證了每個島的原始名稱與日本篡改名稱之間的對應關係。他說,在他考證的反駁下,很多日本學者也不得不承認釣魚島並非是“無主地”,他稱“‘無地主’不等於‘無主地’”,日本對釣魚島的占領,是不折不扣的偷盜行為、強盜行為。他甚至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認為國際法或國際公約都是西方人以西方殖民體系思維建立的,是一套西方式的話語權。而中國的對外關係則有著中國特有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當時中國式的秩序觀。古代的封建中國是一種“天下”觀,中國除直屬地域以外,還存在“內藩”與“外藩”不同層次的周邊關係,這與殖民體系截然不同。中國要學會建立一套自己的話語權,讓國際社會瞭解東方式的對外關係。  (原標題:馬關條約簽署日 台港日學者激辯釣魚島主權歸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r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